近些年,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玻璃在很多行业的到了广泛使用。我们都知道玻璃是在钢化炉生产出来的,但是在玻璃在制造中对钢化炉内的温度极有要求。它对产品的质量有重要影响。小编就给大家讲解生产中的钢化炉温控技术要求。
一、均匀加热
1、表面温差对玻璃成型效果的影响
要避免玻璃上下表面温差对玻璃钢化效果的影响。上下表面温差过大,很容易就会引起玻璃的凹凸、变形甚至是破碎,在生产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放片时每炉玻璃的放片布置以及各炉的间隙时间要均匀;然后,为了保证辊子温度的均匀性和一致性,避免玻璃板间辊子温度过高,在放片时如果纵向出现间隙,在放下一炉玻璃时要补上这个间隙。
2、升温控制
玻璃刚进入炉体时,此时应该增加对流加热的方式,开启上、下部热平衡,通过炉内的高温温执风循环系统,将炉内高温空气进行热风循环,可有效地解决玻璃各点温差大的问题。
在加热后半段,玻璃各点温差已不明显,应以提高加热速度为主,可关闭各个热平衡,直到玻璃温度与设定的炉温一致,加热过程也就宣告结束。
3、提供热平衡压力
如果遇到玻璃边缘的凸凹现象,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控制,一方面可以提高炉体内的热平衡压力,增加热对流,从而调整炉内的热平衡来减小大面积玻璃中间与边缘的温度差距,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延长玻璃的加热时间,从而也能减小玻璃中部与边缘的温差。
二、加热温度
钢化炉温控技术对玻璃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温度不合适会对钢化玻璃的质量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如玻璃碎块过大、玻璃弯曲、玻璃辊道痕、玻璃表面有麻点、玻璃在冷却时的破碎等。如何使玻璃快速达到要求的温度,在加热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玻璃厚度要求加热温度多少
生产的玻璃厚度越薄,加热的温度就要越高,玻璃越厚,加热热的温度就越低,所以在钢化玻璃工艺方面,不能明确指出哪种温度设定,温度的选择在很在程度上决定于原片玻璃的质量和操作人员所调整的工艺参数。5~15 mm厚度的玻璃钢化温度在680 ~720°C之间。 在实际生产时,对加热温度的调整,主要通过对加热时间的调整来控制。加热时间的基本计算方法是每毫米厚的玻璃约为40~50 s,如果玻璃上有钻孔开洞开槽,加热时间要在此基础之上增加1. 5% ~2 5%。另外,玻璃的板面越大,加热的时间应相对应的长一些,反之则相应的减少。
2、上部温度要设定高一些
加热系统测得的底部温度并不是辊子温度,而是钢化炉底部加热元件补偿辊子玻璃吸收的热量后的平均温度。由于这个原因,所测得的温度一般较高,比所测得的上部温度要高一些,所以一般情况下上部加热要比下部加热的温度设定要高一些。
3、避免出电炉的超负荷现象
这在正常的操作情况下,在电炉中央加热元件的加热区域内,总有玻璃在吸热,在电炉的这个区域内一直有玻璃存在,如果电炉内某个区域的热消耗超过加热效果,这个区域内的温度就开始下降,一直下降到温度平衡为止,所以电炉一旦出现超负荷现象,就会引起玻璃在冷却段的破碎。
以上就是小编对玻璃生产中
钢化炉温控技术要求的总结,温度控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控制系统工程,不仅要重视对电加热体热量产生的精确控制,更要重视将电加热体产生的热量如何有效地传递到玻璃上的方法,才能满足工艺要求,早出经济适用,质量佳的玻璃。